首届“驼铃与帆影”对话:“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担当与使命研讨会在敦煌市举办

发布者:旅游学院发布时间:2023-04-26动态浏览次数:1565

2023425日至27日,“首届‘驼铃与帆影’对话:‘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担当与使命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西北师范大华侨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联合承办,研讨会以“‘驼铃与帆影’对话:‘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担当使命”为主题,探讨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研究话语体系,实现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新担当和新使命。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敦煌市委市政府、华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领导和教育部旅游教指委委员嘉宾全国高校知名学者、文化旅游行业代表及各高校院所师生共计120多人参与了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对话,2000人次在线观看会议。

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梁旺兵主持,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何效祖厅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刘志敏处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助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副校长邹统钎教授,敦煌市委副书记王金,华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宏宇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马庆分别致辞。

何效祖厅长在致辞中指出丝绸之路是一条有2000年历史的欧亚大陆通道象征着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梦想而甘肃作为丝绸之路黄金路段具有多元历史文化多类自然风光多种民俗风情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他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地缘相连特色相异利益相关当前正值甘肃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文化文旅事业增光添彩文化文旅战线积极作为希望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共谋发展良策

刘志敏处长指出本次研讨会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学术意义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在加强空间领域对接的同时能够增强产业教育科技的对话增进文化与文明的沟通多领域沟通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文化旅游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产教融合构想目的是推动产教融合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尤其在文化旅游领域要把学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新业态的构建和人工智能有机衔接相信文化旅游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将会构建无数飞天梦和元宇宙

邹统钎教授在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的撒马尔罕进行了线上致辞他对“一带一路”的国际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学者在“一带一路”学术研究中任重而道远并对中国文旅学者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转换研究视角树立学术战略意识二是用脚步丈量丝绸之路要走出国门走进丝绸之路三是加强“一带一路”的国际学术组织建设创建丝绸之路学术共同体组织四是切实服务中国文旅企业走出去此外中国文旅学者可以在“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投资文化和旅游标准旅游安全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营销智慧文旅等方面为丝绸之路文旅产业发展做好决策咨询为世界文化理论特别是丝绸之路理论研究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

王金副书记代表敦煌市委市政府致辞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敦煌市迎来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这一新的时代使命此次“驼铃与帆影”对话研讨会在敦煌举办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必将推动有识之士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也将加速敦煌文旅进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林宏宇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古丝绸之路长期积淀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本次“驼铃与帆影”对话沿袭了这种精神他建议参加首届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充分交流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后疫情时代国际旅游合作新问题新动向新趋势新热点新举措为推进“一带一路”文旅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马庆书记指出文旅产业不仅仅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更承担着传播文化、促进和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重要使命,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大势已至、恰逢其时。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专家学者,分享各自在文旅产业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交流与协作,提供创新思路和前瞻性方向,将为文旅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将此次研讨会作为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为“一带一路”文旅发展寻找新思路和新路径。


主旨演讲第一阶段由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本科教指委委员把多勋主持,共有位特邀嘉宾做了主旨报告。

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卫民题为《中老铁路对国际旅游互联互通价值与意义》主旨报告中,中老铁路工程规模与投资中老铁路蕴藏旅游市场潜力中老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吸引力中老铁路开通的价值与意义中老铁路开通的旅游价值和老挝铁路工程完成的保障机制六个方面对中老铁路对国际旅游互联互通和跨境旅游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题为《丝路旅游:跨文化对话与交流的载体》的报告,他从“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一带一路”与古老文明的联系中西方海洋意识比较等方面入手对丝路旅游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丝路旅游的国际合作倡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指出旅游是增进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和对话的和平力量,“一带一路”旅游是践行开放包容和平和谐互学互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重要载体

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长城文化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科教指委委员程瑞芳以《关于发展长城文化经济带的思考为题从长城的价值发展长城文化经济带的资源条件和政策环境发展长城文化经济带的展望等几方面进行探讨认为长城文化经济带应以“讲好长城故事保护长城生态发展长城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品牌管理”为路径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兼职教授罗兹柏在《甘肃旅游发展的价值与形象定位探讨》的主旨报告中围绕甘肃旅游价值定位整体形象定位和分区形象定位三个方面细致分析了甘肃旅游发展的价值与形象定位强调河西走廊是中国西部最富聚焦性穿越性传奇性情结性时空魅力的大尺度文旅地理单元甘肃有着个性灵魂地位魅力的聚焦心理的坐标和沟通的主导等特征提出甘肃的旅游形象应围绕“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交响丝路·浓情甘肃”、“辉煌丝路·华夏情关”等进行建构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旅游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沈涵在题为《沉浸式文旅:文化创新与沉浸式科技的融合》的报告中梳理了沉浸式体验的特征和兴起对沉浸式文旅的概念与内涵做了总结并从文化元素在沉浸式文旅中的创新应用和基于文化创意的沉浸式文旅发展思路两方面做了深入剖析最后指出沉浸式文旅在体验内容和体验形式上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未来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主旨演讲第二阶段由南宁理工学院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教指委委员王金叶主持,共有五位特邀嘉宾做了主旨报告。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党委书记、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教指委委员章牧以《海上丝路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思考——基于广西北海市的思考》为题,指出在文化回归与旅游复兴技术进步驱动文旅融合背景下出现了以“购物中心+休闲度假+游客体验”为主的新模式这对于探索城市文旅融合的路径提供了新视角北海文旅融合发展应以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为引导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等文化资源探寻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厦门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敏报告题目是《文旅融合 前景无限》,他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文旅融合内涵和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展望了文旅融合的无限前景认为应从政策保障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教指委委员史达在《冰上丝绸之路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报告中以“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与历史发展为切入点对“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范围和对我国沿海港口的影响以及“冰上丝绸之路”的港口范围和支点港口作了深入探讨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MTA 教指委委员郭强以《文旅融合推动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剖析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现存问题与原因提出应以海南文化“双循环”为基础挖掘海南文化资源以构建文化品牌体系增强文旅品牌竞争力深化产品与文化主题融合提升文旅品质与内涵和打造文化地标运用科技手段等为策略推动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MTA 教指委委员谢朝武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合作:结构与路径》的报告围绕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背景指向结构体系和路径机制三个方面展开提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旅游协作繁荣丝路经济

426日下午的圆桌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发展背景下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文旅发展与旅游安全的理论与实践、“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一带一路”校企产教融合发展五个主题,本着开放、思辨、合作、共赢的原则,20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分为5进行了对话交流与热烈研讨,共同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问题,分享交流了文化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念。会末把多勋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全面总结与展望

首届‘驼铃与帆影’对话:‘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担当与使命研讨会”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面落实《愿景与行动》中“加强旅游合作的文件精神,共襄文化和旅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担当和新使命。据悉,“驼铃与帆影”主题对话将常态化、系列化、持续化,下一届将在华侨大学举办。

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分享各自在文旅产业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提供创新思路和前瞻性方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在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为构建绿色创新的产学研协调发展机制以及“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研究成果转化、文化旅游人才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贡献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