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上海师范大学的张圆刚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期刊的角度看论文发表与撰写/QCA方法用于论文写作》的高质量学术报告。我院杨阿莉教授全程主持报告。
张圆刚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释了QCA方法的运用精髓。他强调运用QCA方法,首要任务是精准锚定研究问题,确保其适配于QCA所擅长的复杂因果关系探究范畴。在完成扎实的文献综述,洞察学术研究空白后,进入严谨的研究设计环节。此时,需审慎确定研究对象、数据收集策略及样本构成,鉴于QCA方法常适用于小样本研究,这一环节尤为关键。数据收集完成后,熟练运用fsQCA或QCA Pro等专业分析软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抽丝剥茧般识别出因果关系中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以清晰、连贯且具说服力的方式阐释研究发现,完成论证并得出结论。
谈及论文写作,张教授指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不仅要有合理的架构、清晰的逻辑脉络,更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从引言部分开始,就需巧妙铺垫研究背景,精准抛出研究问题,明确阐述研究目的,同时适时引入QCA方法的原理与优势,为后续论述埋下伏笔。理论框架部分,应深入剖析支撑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模型,详细说明选择QCA方法探究因果关系的缘由。在方法部分,对QCA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依据等细节,都要做到毫无保留的呈现。分析结果呈现时,精准展示布尔方程式等关键内容,讨论部分则需深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的异同之处,挖掘新的学术价值。
在论文发表环节,张圆刚教授从期刊的独特视角出发,为师生们提供了实用且具前瞻性的建议。他详细解读了不同期刊的风格特点、刊文周期以及当下的热点议题,强调要根据论文的核心内容与创新点,精心匹配适合的期刊。同时,反复叮嘱师生们要高度重视论文的创新性、论述的严密性以及格式的规范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显著提升论文被录用的概率。
报告结束,同学们积极提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问,老师们也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与张教授进行了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交融。此次报告,大家收益满满,期待有机会再向张教授学习。
(图文/蔡鹏博 郭艳楠 审核/武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