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至27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与河北经贸大学、华侨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驼铃与帆影的对话"暨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焦爱胜率旅游学院院长梁旺兵教授、副院长武克军副教授及师生代表团共襄盛会,与来自全国9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丝路文旅发展新路径。
本届研讨会以"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议题,设置主旨论坛、三大分论坛及圆桌对话等多元学术交流形式。在4月26日的开幕式上,焦爱胜书记作为联合主办方代表致辞,强调西北师范大学始终致力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近年来通过成立"敦煌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研究平台等举措,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主旨汇报环节,中国海洋大学张广海教授主持主旨报告上半场,云南大学田卫民、"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邹统钎等5位专家,聚焦旅游数字化课程开发、丝路生态响应、长城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论述。我校旅游学院院长梁旺兵教授主持下半场学术对话,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邓爱民、南开大学徐虹等7位学者,围绕数智文旅、AI与教育转型、南海遗产保护等前沿领域,分享了《科技赋能遗产新生》《生成式AI与旅游管理范式转型》等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文化遗产活化与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多维学术视角。在学术议程中,我校师生全程深度参与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在《文化遗产活化与传承》圆桌对话环节,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武克军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与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执行院长沈世伟、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任晓锋、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侯志强、山西大学长城生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杰、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侯聪等嘉宾进行对话。
在分论坛学术交流中,西北师范大学参会师生聚焦"丝路文旅融合创新研究"方向,围绕长城文化谱系建构、民族非遗活态传承、数字文旅安全等前沿领域,汇报了《丝路文化遗产旅游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数智嵌入赋能旅游发展》等10余项创新成果。武克军作为点评专家,从方法论创新、实践应用维度对汇报成果进行专业指导,此次对话展现了我校在丝路文旅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成效,为构建跨学科研究范式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丝路旅游发展与文明互鉴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未来,旅游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文旅企业的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积极为丝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丝路旅游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6年第四届“驼铃与帆影的对话”将由西北师范大学接棒承办。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武克军上台致辞,他向在场嘉宾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在2026年能够再次相聚,相约在充满魅力的西北师范大学,共赴这场学术盛宴,继续为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图/文 邢傲雪 审核/杨波 武克军)